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系统论述了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着力重点,是指导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时刻牢记多民族聚居这个“家底”,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地位,坚决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生动局面,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营造良好环境。
一、把牢民族工作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刻阐明了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明确了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制度设计、工作主题、精神纽带和目标任务,集中回答了事关民族工作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这条正确道路不动摇。
在把握重大成就中增强道路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创新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我国民族关系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良好局面。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推动陇原大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巨大进步。实践充分说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必须始终沿着这条道路推进民族工作。
在坚定政治方向中保持清醒头脑。民族工作领域并不是风平浪静,形形色色的噪音杂音始终存在。一些人对我们的民族政策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要么是对中国不了解,要么是戴着有色眼镜,要么是抱着叵测居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大论断,深刻解答了当前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指引民族工作前行的思想灯塔。我们要把坚持走这条道路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决不能迷信一些国家所谓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认为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就能解决好民族问题。
在结合省情实际中有效贯彻落实。要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的坚定性,把握好这条道路的内涵要义和本质要求,不作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全方位、全过程地体现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各项实践中。同时要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的创造性,准确分析和把握地方民族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索实践,为落实“八个坚持”、深化民族工作创造新鲜经验。
二、把牢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建成小康摆在重要位置。民族地区的发展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抓住重点、聚焦发力,逐步缩小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
聚焦抓好基础设施的改善。同全国其他民族地区一样,甘肃民族地区山大沟深、条件艰苦,加之长期以来投入欠账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比较突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着力增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聚焦抓好多元产业的培育。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重点是立足当地条件、紧扣富民目标、着眼长远发展,打好优势资源开发、新兴业态培育、产业链条延伸、生态环境保护这副“组合牌”。既要注重从规划制定、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更要科学确定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导向、布局和重点,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把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起来,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聚焦抓好扶贫攻坚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由于受历史、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都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牢牢扭住精准脱贫这一主攻方向,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路子。
三、把牢民族工作的战略根基
民族工作事关重大,必须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根基决不能动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大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不能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否则没有不跌跟头的”。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方略,牢牢扭住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扎实开展工作。
要筑牢制度根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我们党的民族政策都由此而来、依此而存。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制度作为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和国家的长远之策,决不能改变。
要筑牢团结根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两个重在”实践活动、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活动,大力倡导和培育“三个离不开”理念,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深化载体、创新方式,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坚决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要筑牢思想根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我们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在各民族群众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推广各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四、把牢民族工作的基本底线
当前,我们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扎实的,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局面正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因素更加复杂,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易发多发,我们思想上的弦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必须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底线和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要重视宣传教育的深入。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自觉爱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自觉珍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要重视群众生活的改善。进一步解决好经济发展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就业为本,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破解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难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要重视矛盾纠纷的化解。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注重多方参与、系统治理,注重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注重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有效防范、妥善处理民族地区各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因素。
要重视法律武器的运用。既要严格区分民族问题和法律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平等保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高举法律旗帜,对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对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犯罪分子,不论什么民族出身、信仰哪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
要重视科学方法的贯彻。做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把这一根本方法贯穿各方面全过程。近年来,我们坚持用群众工作方法审视和解决民族领域问题,推动解决“尼江事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个大法宝,以真诚细致的群众工作引导群众、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
五、把牢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我们做好民族工作、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关键是要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民族地区繁荣发展、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着力锻造过硬的干部队伍。对于民族地区干部来讲,不仅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还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要大力培养和选拔对党忠诚、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大胆使用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经得住风浪考验的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铸就民族工作的中流砥柱。
着力塑造良好的干事作风。民族地区条件艰苦,越是这些困难的地方,干部作风越重要。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持续扎实地抓好“四风”问题的整改、廉洁自律规定的贯彻,以优良的作风和形象把各族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
着力打造坚实的基层基础。民族地区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实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长治久安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这两年,我们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逢提必下”机制,从各级机关选拔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同时注重在农牧民和新型组织、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着力扩大党组织在民族地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注重把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投向基层,切实保障基层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对夯实基层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把工作着力点进一步放到乡村一级,建强班子、配强带头人,将各类资源配置向基层基础领域倾斜,努力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不断把甘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原载《求是》2015年第8期)